我对“数学好玩”理解和认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数学也变得“好玩”起来,使学生乐于学数学,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让数学好玩”究竟立足于课堂之内还是课堂之外?如果数学好玩只是指课外的趣味数学游戏,多彩的数学智力模具等等,而课堂上仍然沉闷压抑,这也偏离了“数学好玩”的意旨。我们需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从课堂的方方面面,设置一个个适合的认知冲突,在解决中使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要努力使每一节常态课都让学生感觉好玩,对数学课充满期待。这个理想如何得到?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僵使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教材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为了使学生玩好数学,要更多地思考一些供学生玩的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玩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铅笔”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拍乒乓球比赛,边拍边数数,看谁先拍到100下,学生很快地数出了100以内的数。接着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排队,并思考用
f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每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时学生情绪高昂,进行讨论、尝试,得出十个一排地进行排队比较简便,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的结论。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自由组队”游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要求很快地数出本组的人数,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数法,再说说本组人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上述教学,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设计了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数学不再使学生感到望而生畏,而且使他们在自我学习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得轻松愉快。二、设计“多样性”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