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角度解读“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从前,在山上有一个破庙,有一天,一个矮小的和尚要去山上的破庙,途径一条河流,由于天很热,便到附近的水池喝水,他来到庙中,看见庙里的缸没水了,便挑水,给观音的瓶子中加了水,那干枯的杨柳也死灰复燃。不久后,一个胖和尚也来到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两人都不愿挑水,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行,于是两人就挑水了,但是分配总是不均匀,都想占便宜,最后两人在竿子上画了一跳线,总算平息了风波。不久后,一个瘦和尚来到了庙中,由于天热,到水池边喝水,他来到了庙中喝完了庙中的水,又挑了一桶,之后三人都不愿挑水,杨柳也谢了,最后风干物燥,老鼠横行,引起了一场大火,三人奋力救火。风波平息后,三人通力合作打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人尽皆知,人们从中得到了启迪,从许多方面引发了不少的思考。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寓言故事,其实里面蕴含着不少组织行为学的道理。下面,我将结合这学期学到的一些组织行为学知识来分析解读下这个寓言故事。
(一)1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原因是什么?
管理组织机构欠缺:三个和尚中并没有明确的谁是住持,谁来负责寺庙的统一
管理,任务分配。没有明确的任务分配及责任划分,权责利不对等,就导致了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打水,最终导致了没水吃;2规章制度不健全:三个和尚没有为打水这件事情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比如说,
f周一周二小和尚打水,周三周四大和尚打水,周五周六瘦和尚打水,周天轮流。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遇到诸如打水这样的事情就会产生责任推诿,最终导致谁也不去做这件事;3监督监控不到位:假如说三个和尚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度,确定好了责任分工,
但仍没有一个人来负责总的过程管控,比如说可以小和尚打水的时候,大和尚和瘦和尚负责检查小和尚的工作成果,并给出意见,只有监督管理管控到位了,才能避免出现明明在工作,但实际工作质量完成不高的情况出现;4团队精神缺失:三个和尚在一个组织中,但是三个和尚并没有将寺庙视为一个
团队,而是各自为战,以邻为壑,所有的做法想法都是出于自身利益角度的考虑,这就导致了这个组织没有凝聚力,无法为团队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上是对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初步的原因分析,大体上可以说,三个和尚没水的主要原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