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学生分成,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学生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和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二、聆听《小乐队》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得乐器图,让学生感受乐器。2、初听歌曲。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三、创编与活动1、结合《唢呐配喇叭》一课,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当做唢呐或喇叭。学生分组在空格处填上字母谱奏一奏。2、唱一唱,看谁得旋律好听,由学生评出奏与唱准确的学生。第八课生活多快乐教学目标: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表演《同坐小竹排》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教师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1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得协调。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二、聆听《阿细跳月》
f1、借助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问: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2、让学生一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3、唱少数民族的歌曲,老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给以鼓励。第二课时一、聆听《歌声与微笑》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问:这首歌声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二、创编与活动:试着做一做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问: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三课时一、编创有活动:旋律接龙用d、r、m、f、s五个音做旋律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