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曾念芳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0期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大千世界的重要方式,不能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而产生作用。如何真正使数学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与交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关键词:数学;生活;探究;应用;生活化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大千世界的重要方式,不能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而产生作用。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与交融,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一、依据教材,学习材料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应依据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如,我在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时,依托教材,这样重组教学材料:(1)由超市买东西入手,从物品上标示的质量、质量单位导入课题“克和千克”;(2)学习1克:①掂(2分币)、②找(1克的物品)③拿(1克的黄豆)④称(1克黄豆);(3)学习1千克;(4)1克和1千克对比。整节课围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进行,而使用的教具、学具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如:2分币、天平、弹簧秤等。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学到的知识又用于生活,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关注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注意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这样,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厘米、米”的长度单位时可以从学生比高矮的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尺子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亲自动手测量食指的宽度、数学书的长度、同学的身高等。这些知识都真切地存在于学生身边,并且为他们喜闻乐见、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