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试行)第一部分教师管理制度一、课堂教学管理(一)教学常规制度1、计划(1)学年课程计划。每学年初各学科教研组提出本学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和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部门;教务部门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清单,报校长批准。(2)模块教学计划。每学期初各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安排好模块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深入领会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任教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模块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实施步骤与措施等。2、备课备课是教师经验积累的过程是对教材的重新加工处理对学情的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更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课和课后补备课现象,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和课件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在课前完整、熟练地操作一遍。各功能室教师要认真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1)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入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以及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状况进行备课做到“六备”:①备课标。课标是模块教学的指南,老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相关科目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方向。②备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在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扎扎实实抓好基础。要注意把抓好基础与科学方法指导、能力培养相结合;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社会、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结合,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③备学生。教学应了解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确定教学深广度和容量,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力求因材施教。④备教法和学法。精心设计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动”相结合的优化教学程序,把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并与学法的指导相结合。⑤备教具。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要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媒体的选择与整合,必须从效果出发,为教学目标服务,遵循“实效、恰当、经济”的原则。⑥备习题。进行精选、归类和配套。根据作业批改中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备好有针对性的讲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