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功能。工作室的功能首先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以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工作室制教学机制主要将传统的班级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教学机制,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各工作室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风格特点,导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进行学习。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单位,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其二,工作室的设置。工作室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工作室的设置应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设置。专业方向与本工作室导师的研究方向相一致。同时,每个工作室必须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设计公司或企业作为支撑,工作室与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与工作室是一体的。每个工作室配置12~16个学生。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较广,一般来说可设置平面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陈设品设计、商业摄影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工作室。其三,师资结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工作室导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全面综合素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意味着每位导师不是仅仅担任1~2门课程的教学,而是要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导师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化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当然,这样的教师在当前各院校艺术设计师资队伍中占的比例较少,仅凭本校的教师很难满足工作室导师的要求。经过我院两年来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工作室导师的结构应该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突出的教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其四,管理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它几乎完全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与指导,也可以在车间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管理上就要有别于现在的管理形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行院系领导下的相对自主的管理方式,工作室导师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及教学常规的管理,对工作室学生实行二级管理。同时,学院安排一名教师专职做工作室学生的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而且每个工作室选出一名学生负责本工作室的学习、勤务等工作。其五,教学组织。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