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校课程⑵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⑶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工作单元”⑷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形课程特点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测性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465课程目标⑴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⑵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⑶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⑷教学目标是师
10
f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叫结果标准6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7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课程设计的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8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9义务教学计划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说明部分和文本部分11课程实施的结构⑴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⑵分析教学任务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⑷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⑹组织教学活动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13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14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1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⑴目标评价模式⑵目的游离评价模式⑶CIPP评价模式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评价概念是否合适,搜集加工信息是否合适,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时候合适。
11
f1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⑴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17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18课程改革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化内容日趋综合化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科目设置太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轻选修课,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形成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第八章教学理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