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工作的具体规定(一)总学分与课内总学时四年制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80200学分;课内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4002600学时。其中,经管文类专业原则上控制在2400学时左右,理工类专业原则上控制在2500学时左右,复合型人才培养原则上不超过2600学时。(二)课程结构与设置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三个平台,“公共基础课、素质拓展课、职业生涯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六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第一部分:通识课程平台,占总学时的40左右。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两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外语、计算机、体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安全教育等必修课程。素质拓展课包括素质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训练。素质选修课程按照“成长、成才、成人”的思路设计、开发课程,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128学时);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模块是隐性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需修满4学分,主要是参加学科与
f科技竞赛、专业技能比赛、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各种文体等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包括必修社会实践1个学分。此模块学分修不够的可选修素质选修课程来补充。
第二部分:职业生涯课程平台,占总学时的5左右。开设职业生涯课,贯穿于四年全过程,学生需修满105学分。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教育等必修课程和职业素养、创业意识、创业实务、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修养、校企合作班的企业文化等选修课程。另外,为本科生配备各类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竞赛、就业、创业、毕业论文(设计)等,开展生涯辅导教育,指导学生规划学习与职业生涯,开展与本科专业相应的职业资质考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部分:专业课程平台,占总学时的55左右。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的35左右,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科中各专业均应修读的课程,旨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占总学时的20左右,是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5门左右。每个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不超过3个。每个方向原则上应设置57门课程,每门课程不超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