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制定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和《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近两年我校中职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走访省内相关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现提出制定2017级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请遵照执行。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二、原则意见(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f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适当加大专业课学时,采取“磨”、“泡”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