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书P19-20主题图及“做一做”、P22练习二的8、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第五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2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2、难点与关键: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第六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法(教科书P24主题图及“做一做”、P27练习三的1-4题)教学目标:
f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鼓励每个学生说出加法的计算过程。2、难点与关键: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第七课时:5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5以内的减法(教科书P2526主题图及“做一做”、P27-28练习三的5-8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减法的含义和算理2、难点与关键: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
第八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题及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