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载体,当然,除了教材,我们还可以选择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将教材解读、资源挖掘,与课标分解、具体儿童研究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合理的目标。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是评价
何以证明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评价。所谓评价,即检测目标是否达成,而非简单的“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用于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就是“评价任务”。或者说,所谓“评价任务”,就是:你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我就可以据此判断你是否达成了某项目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教、学、评一致性”的要义是确保学生“学会”,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就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这就是课程设计原理中的“逆向设计”。那么,我们要设计怎样的评价任务呢?
1评价任务必须匹配目标。
既然评价任务的使命是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那么,它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评价任务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明显的指向:学习目标。当教师在说“评价”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评价而有了目标,如果没有评价,目标也就是空中楼阁。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这种匹配,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目标对应一项评价任务也可以是非一一对应的,“一对多”“多对一”都可以,但是“有目标就该有评价”“有评价就该指向目标”,这是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2评价任务必须“让学生明白”。
“让学生明白”说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但到课堂现场,坐在学生身边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你会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明白教师呈现的评价任务,并不理解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教师的“立场”有关系,教师常常以“教师立场”来表达这些评价任务,而不是以“学生立场”来表达,因此,学生听不懂、看不明、理解不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笔者曾经多次以“学生理解了学习任务吗?”为主题组织教师观察课堂,结果发现“学生并不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现象十分常见。
笔者十分认同顾泠沅先生说的“教师当是明白之人,教师的责任是使人明白”(大意)。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要做到让学生明白:第一,教师自己要十分明白,教师不明白,学生一定不明白,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第二,教师明白了不等于学生就明白了,教师要明白评价任务是给学生看的、给学生听的、让学生明白的,所以,教师必须读懂儿童,用儿童能明白的方法帮助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