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走进学生生活、入心入脑,内化为优良的品质,外化成切实的行动。
小故事的表现形式还真不少。小故事除了“讲”以外,还可“剪”出来,“画”出来,“唱”出来,“演”出来,不一而足。六年级学生郭琳把“负荆请罪”的小故事通过剪纸的手段表现出来,赢得了学生的认可,老师的表扬。将故事融入剪纸艺术中,构图精巧、人物生动、寓意深远。程文芳老师将故事剪纸融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们在剪纸中明白道理,在故事中陶冶情操。一些学生别出心裁,利用数字简笔画、铅笔画、水彩画等,将故事“画”到黑板、手抄报、宣传栏上。不同的班级,故事画也各具特色。灵活的育人方式,让学生都知道班里的大事小节,班里的事大家要参与,班里的事大家都做主,班里的事大家都监督,班里的事大家都满意。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辱观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扎根发芽。
编小故事是讲小故事的核心。小故事讲的好不好主要看“编”得好不好,而编好小故事绝非易事。编小故事要有好的主题提炼、好的素材积累、好的表现形式,尽量使用口语、短句,要说真人、真事、真话、实话。目前,我们组建了小故事写作协会,吸收了教师、学生作者60人参加,组成了力量较强的编写队伍。他们一方面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素材,一方面采取电视、网络、采风、搜集民间故事等方式进行编写,同时学生也积极订阅《故事会》等期刊,丰富自己的写作视野;学校也邀请地方爱好故事写作的民间人士走进学校交流,拓宽编小故事的渠道。学校编辑印发的《育人小故事》、《民间故事》等校报、校刊广受学生欢迎。
小故事,大作用
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故事角”、“故事屋”、“故事墙”、“故事栏”20多个,在乡镇文化站和村儿童俱乐部成立“故事室”10多个,每年都举行“故事大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和年度好故事。几年来,共组织各种讲故事活动200多场次,参与学生、老师、家长近万人。
f通过“育人小故事”平台,我们发现,故事会在编、画、讲、赛的过程中,融入了优秀的道德文化、文明的生活风尚、昂扬的生命激情、欢快的娱乐生活,彰显了“小故事大宣传”的良好效果。
很多学生说,“上一节思品课,不如讲5分钟小故事”。美丽的小山村,山多、水多、石头多、植被较好。漫山遍野的庄稼草木、家前屋后的家禽家畜、村前的小桥流水、村后的高山大树等的生态故事诠释着低碳环保理念;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民生故事见证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已臻完善;团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