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四)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该有的展示。因此,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当然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仍然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在《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实验条件下酶活性探究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在《动物的个体发育》的教学中,则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讲解动物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点、规律。(五)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