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杨雯茜今天简单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浅显的感受和感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观摩,了解到当下的小学语文,各门各派,五花八门,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语文”、窦桂梅提出“主题教学”、盛新凤提出“和美语文”等等,真是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条条大路通罗马,问题是你是否知道罗马在哪个方向?方向多了,方向乱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那么语文的方向是什么?是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又是语文课程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那么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又有什么特点呢?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是本体性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语文的人文性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有的语文的公开课,常常是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是学生散乱地找东西。教师教的过程非常完整,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不切实际。如果把一堂课中教师活动的部分剪掉,还能剩下些什么?所以,抛开公开课的花架子,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语文的常态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怎样教?常态教学怎么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可是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理论基础的薄弱,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实在是困惑不已。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说下一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根据文体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度”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曾说到:“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任何教学问题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
f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