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变化
发展的引伸中踏实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
乘法”后,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其简便算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320×3
2300×4
3200×4
340×2
5200×2
4300×2
练习完后让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想的,以此来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突出性尝试练习。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和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果按常规训练,目的
难以达到,但是只要选准突破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扫
除障碍,少走弯路。比如:在教学“因数有零的乘法”中,学生对一些较特殊的
题目2500×4
240×5
2400×5
2500×8的积的末尾
零的个数与因数末尾零的个数不一样时,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较多,为了突破这个
难点,我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并弄清楚这是为什么。
四、操作性尝试练习。
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动一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为
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让学生沿着自己的课本周
围绕一圈、沿课桌面周围绕一圈、沿黑板周围绕一圈,然后把线拉直,用尺子量
一量各有多长,并告诉学生这个长度分别就是课本、课桌面、黑板的周长。然后
再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分别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归纳出计算任
何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一实验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
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对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也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非常浓厚,
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
只要教育得法”,教是为了不教,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故
此,教师要把握住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
学法指导,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返回上层关闭窗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