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产生。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二)抗菌药物的调整:
1、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的抗菌药物。
2、疗程:一般感染用至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3~4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3、对病情复杂的难治性感染,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会诊,制定给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三)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1、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38
f2、在下列情况下有指征联合用药:(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感染;(3)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所致的感染;(4)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严重感染;(5)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3、联合用药适宜选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苷类联合。
4、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以减少毒性反应。
5、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6、联合用药后由于品种增加,不良反应也增多,须加于注意。
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的原则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按照医师分线、药品分级进行权限管理。三线医师(科室行政正、副主任及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可使用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二线医师(主治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一线医师(门(急)诊及住院医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一)药物的分级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
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的
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需对药物临床适应症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
3特殊使用级: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应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48
f(2)需要严格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