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附预习单)
一、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的精神。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比较探究文章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二)教学重、难点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设计意图】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果顺着作者写作的手法进行教学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中“我”面对猫的亡失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其二是文本主旨即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比较”、“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利用假设的情景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猫》。文中一共出现几只猫?【设计意图】《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这篇文章很多学生会把这篇文章看成散文,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文章的文体。(二)整体感知给文中三只猫取名字,并完成下列表格。(预习任务)
f来历性情地位结局1以投影的形式展现12位学生填写的表格。2让学生交流猫的名字,以及命名的原因。【设计意图】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总结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梳理“我”及家人对它们的印象、感受,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三)比较探究1对这三只猫文中“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对前面两只猫和第三只猫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小组讨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是有难度的,我会引导他们思考“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前面两只猫身上,会怎么样?”进而让学生理解“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着感情用事。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可用来玩耍,于是“我”就喜爱它们,视它们为掌上明珠。第三只猫是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