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电与磁
课题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
第二节电生磁
九年级授课人杨婷婷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磁体、磁场的前提下,通过奥斯特实验,使学生认识电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本节内容由“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安培定则”三部分构成。本节的难点是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由于知识较抽象,因此,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是至关重要的。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学生能说出什么是电流的磁效应;2通过观察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能归纳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370的学生学会画螺线管,通过教师示范80的学生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螺线管,导线,干电池,小磁针,铁钉,铁屑等,多媒体课件,大头针。
六、教学过程
f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实验导入
1、简要回顾磁体、磁场。2、演示:自制电磁铁小实验。3、提出问题,引发猜想。4、肯定学生的猜想,揭示电和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引出学习课题。一电流的磁效应
回答观看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引起学习兴趣
探究一:奥斯特实验1、介绍奥斯特的伟大发现。2、重现当年奥斯特实验过程。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实验,提出实验要求(大屏幕)。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5、结合实验现象,总结概括出实验结论。奥斯特实验证明:(1)、通电导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