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的纪律”“王老师,刘同学体育课不见了人影”,天啦,一系列的问题铺天盖地的向我涌来。我不得不一次次将他请进办公室,一次一次的谈心,让我对他逐步了解。他来自一个组合家庭,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父母的冷漠,爷爷奶奶的娇惯,让他十分任性,不能接受意见。面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选择了与父母交流。这应该算是一个小康之家,父母都是有头脑的生意人,对于我的到来表现出了无奈与冷淡,看得出,我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冷淡与无所谓的态度让我有些愤怒。我立即改变了这次家访的策略,谈谈孩子的学习,这个孩子在学习上很有天赋,头脑很聪明,反应很快。就拿语文课来说吧,课堂积极性相当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内容,总能第一个反应过来,及时举手发言。当我把他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父亲脸上显出了几分得意,我知道有效了,父母开始停下手里的工作与我交流。我几乎没有提孩子的不足,只是耐心地了解了在家里另一面的刘。我决定改变对他的教育方法,我要从心里开始欣赏他,我要看到他的优点,他在家不是和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怀里撒娇,而是帮助父母送货,给父母做饭,自己洗衣服。他是一个独立的孩子,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也是一个隐忍的孩子,我开始从心底喜欢他了。我有意识的在班上替他树立“学术权威”,经常组织一些小竞赛,这可难不到记忆好,知识面丰富的他,他屡屡在竞赛中获得胜利,同学们对他都开始刮目相看了。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了。我知道他静不下来,就安排他负责班集体的小检工作,这个工作我算是找对人了,一下课,他就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检查教室的卫生,他不怕脏,不怕累,认真负责工作。有时甚至越权,干涉班长的工作,想来也好,至少他在关心这个班集体。虽然隔三岔五他又会闯一次祸,又会犯犯老毛病,但是在我的眼里,只要他在进步,就足够让我欣慰了。
孟子曾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孩子虽然小,但不要小看了孩子,他们脆弱的心灵是极其敏感的。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有面子观念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表扬的也好,批评的也罢,都能触动孩子的内心。以前我常想“这么丁点大的孩子,懂什么”但当我从各个层面去了解孩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在孩子的内心已经开始有他自己的看法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是非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f不要一味的将我们成人化的标准灌输的孩子,去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而是应该做一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