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作者:刘晓敏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6期
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或章节):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4.学时数:1课时(第2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些有趣的小程序来体验程序的作用。2根据书中案例,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自行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理解加密程序的编制原理,VB程序的运行过程。(二)教材分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本课是高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2课时,主要讲述“剖析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是这个学期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本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将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剖析、交流,最终达到学生准确、完整地掌握是本节的首要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为高二学生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起到衔接作用。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了有效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且在第1课时,学生已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二进制编码、程序以及编制程序使用的工具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对程序以及语言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能将它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进行结合。对自己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既陌生又感新奇。所以,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并让其实践体验,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精设情境,通过两个有趣的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加深对程序、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简称VB)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任务驱动法提出任务,让学生实践观察、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参与总结,并做出评价。使学生能够根据任务循序渐进地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2.关键环节提炼
(1)情境引入:利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