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画是无声的诗。”这与宋人郭熙的说法如出一撤。活跃于23世纪的希腊人菲洛斯特拉托斯认为,绘画与诗歌有某种血缘关系和共同的东西,此外虚构的想象(幻想)是两者共同具有的。只不过绘画运用的是线条,而诗歌运用的是语言。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薄伽丘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诗人借助于自己的科学可以自由地创作,把“有”和“无”联系在一起,而画家也完全拥有这种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站着的或坐着的人体,可以创作半人半马,就像幻想提示他的那样。西方绘画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论基础进行延续的,即便在崇尚对自然忠实摹绘的古典时期,西方绘画其实也充满着对艺术对象的艺术概括和艺术提炼,从而达到运用绘画达到传递“神”的目的。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的画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绘画之外”,认为成功的绘画是在作品中提供了比画面更多的东西。总之,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是曾相识的心灵律动。也许诗人描述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但给予读者的也许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受;而由于面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产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情绪;诵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产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许是晤
f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而萌生“不破楼兰誓不还”……诗与读者的交流来源于创作者的的精神境界。诗与画有着太多、太相似的渊源,它们如此密不可分,它们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人类的社会活动进行不同方式的表现。明白这一点无论在对绘画及诗歌的欣赏或者创作上都是大有裨益的。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