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地位平等,互相协作。
例如,《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对比:
第一种方案是由教师出示学具,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建立体的概念和特征。
f第二种方案是:第一步由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我们的校园,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校园,各种建筑物都有些仿欧洲建筑物的味道。教师布置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说出每部分物体的名称,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要求他们对所看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届时按小组进行汇报。第二步,教师课前布置准备一些道具。上课时,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橡皮、牙膏盒、魔方、笔筒、乒乓球、篮球、足球、螺帽、积木、粉笔盒、茶叶盒、易拉罐、茶叶罐、饮料盒、茶杯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制做的材料分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类;还有的按形状分: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有区别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根据这样的、、分类方法,你能把刚才在校园中所见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而且会牢记心中。小组研讨结束后教师又把自已准备的宝贝一一亮出:斗笠、锥形漏斗、金字塔模型(纸质的),让各小组研讨,这些物品如按上述分类标准,如何分类,课堂又掀起新的高潮。趁此良机教师启发:能否按各物品的表面形状分类?按底面分类?。整个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教师对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小组为中介,课堂上变原有的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扩展、密集了教学的信息量。
f第一种方案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不强,也不利于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二种方案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教学效果良好。
我们觉得对于需要通过概括抽象得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以后应用中容易出错的数学概念、原理,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调整课堂教学结构
发现数学内在规律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