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导读”是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和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读课本。方式先是通读,对本节课堂所学内容整体把握初步了解;再是细读,对所学知识找出对应目标和对应的有关知识内容;最后是精读,重点读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重点、难点部分,以便使知识得以升华。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学生划出疑点,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矢。认真的阅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读自学能力。“导思”是教师在课堂中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列举的日常生活中常碰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导思特别要求教师要启迪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完全开放式的、留有广阔的发挥余地和思考空间的发散性思维,不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导议”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一些模棱两可、两难选择的问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全班议、小组议、同桌议、好朋友议,等等,不拘形式,让不同见解的学生
f多发表意见。比如在讲“合理发泄情绪”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哭可以发泄情绪”展开讨论:哭好不好?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各抒己见,在议论中相互感染,相互认识,共同提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传授了知识。“导练”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他的思想行为进行训练,使学生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练的题目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特别是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安排在课外开展,让学生从身边生活、报纸、电视、课外书籍等收集资料或有趣的见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收集问题、体会问题、解决问题。如讲到“拒绝不良诱惑”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到村里收集乡亲赌博六合彩的情况,并列举参与赌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事例,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介绍,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农村学生胆子小、害羞的缺点,还促进了他们关心国家、社会和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由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相去甚远,示范性、模仿性不强,“可望不可及”。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