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加上农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胆子小,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差,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科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二、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多年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文化课一样,采用“传知”和“育能”相结合的“智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为应考型模式,背离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对于要将品德素养内化于学生心灵来说,不是最佳和最有效的。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应变“智能型”教学模式为“知信行”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掌握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激疑、质疑、辨析、解疑,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解除疑惑,坚定信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努力践行所学理论和行为规范,按照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规律的要求,使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一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等品德基本要素的和谐发展,从而收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三、改进教学方法,畅通学生学习渠道。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间传授教材内容的桥梁,再好的教育素材,再重要的知识内容,没有好的教法驾驭,课堂教学难以取得实效。在工作实践中,我运用“四导”(导读、导思、导议、导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