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一线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所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教学论”关键的主题就是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它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意味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也可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积极备课,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设置情境,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激活学生思维的状态下,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怎样讲好导语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努力设计出能引发
f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它可以是现实事例、故事、相声、漫画、看图说话、音乐、设疑等等,要让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激活学习动机。2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仅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事实知识、原理知识等要通过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同时,有关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决不能急于求成,应对这些目标做出系统的规划,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阶段的教学达成初级目标要心中有底,造成不能把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终端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来确立。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深化学习氛围。例如在上《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中我引用了影片《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