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httpwwwhcywwcom
f海潮语文网
httpwwwhcywwcom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矣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4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15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6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17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1)烛之武:(2)佚之狐:18、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4)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
答案12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3C(A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B项是“出使的人”项是“结盟”)14D(①;D。做②给予)10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反面”)15一是交代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