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观点“统一”着学生的观点。学生“读”教师之要“读”,“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过程,统一的答案,有时就连一个词语的含义也是机械统一的解释……所有这些,都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规律。课堂不是车间,不是标准化零件的流水作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中小学生来说,也概莫能外。如在学习《红蜡烛》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野猪,因为他很勇敢。”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这不能说是勇敢,如果真的是花炮的话是有可能会炸到人的,很危险,他太不小心了。”“你们俩说得真是太好了,看来,勇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能是鲁莽。”我马上对他们俩的答案都给予了肯定。后来,在小朋友说到乌龟和黄鼠狼的胆小时,又有一个小朋友说:“其实不能完全说他们胆小,也说明他们有自我保护意识。”看,孩子们的思维多活跃啊,同一个人物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该鼓励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而且就是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他们还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呢!
f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提问的策略,并且随时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就一定能发挥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