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习惯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3.调查和分析学校在现阶段培养学生作业习惯的实施策略。4.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协作等四个层面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校德育工作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促进作用。(2)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习惯。(3)在各项学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加强家校协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提出不良作业习惯的矫正方案,从多个层面探讨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2紧密结合新课标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生活旨趣,通过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合作、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使初步养成的良好作业习惯得以稳定和发展。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和理论研究水平,使参与教师与课题同成长。(三)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作业的习惯和习惯矫正的成效,老师注重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2)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f(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2010年3月,在全面考察、研究分析学生作业现状,探索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2拟定研究论文;3展示学生作品,汇集成功个案。五研究的操作措施1.对当前学生作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三0一、四0一、五0二,三个班级82名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在家写作业表现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作业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作业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方式,预习、复习、书写、订正、作业质量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我们试图通过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