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创造参与条件。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给学困生营造拥有成功的氛围,从而增强参与的信心,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这样,在饱满的情绪下广泛地参与,互动交往,学习效果才会最佳。而且当学生个体能够为实现共同的集体目标而作为集体之一分子努力学习时,不仅集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而且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也将得到较充分的满足。三、适当控制合作活动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聪明的学生过早完成任务而影响他人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采用委婉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止。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各有所得,使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分角色朗读这一活动中,教师可适当要求组长在分配角色时,让能力较差的来演配角,或读旁白。能力较强的演主角。个性的差异也要考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如: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形成一种互补,并
f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有赏识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由于每个小组之间是一致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既要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和调控,这是小组合作高效还是低效的关键。
四、合理评价每个学生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尽管学生之间有差异,但在最初学习的瞬间,都有一种“被老师肯定”的愿望。教师应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适当肯定,注意鼓励性。学生没回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性者更应该大力鼓励;对回答片面乃至错误者,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都给予肯定。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