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生也可以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毕业后就能较快地找到适合的岗位,提高自己的就业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在实验实训设施方面已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成为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利用企业的实训资源,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设施方面不足的压力。而企业通过接纳学生实习,并在学生毕业后接纳学生就业,不仅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后顾之忧,保障与促进了企业的兴旺发展,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放功能,加强同企业的科技协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高职教育和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可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使企业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能够使人才培养工作自觉成为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共同任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高职教育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更好发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作用途径
(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工学结合提供政策保障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调动企业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为人才培养创造外部条件,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完善教育立法,为工学结合提供法制保障。德国的“双元制”之所以能成为工学结合的典范,就在于它有一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的保障。我国的政策支持系统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工学结合的法律与制度建设,从法律方面明确校企双方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使工学结合有章可循,保障工学结合教育的有效实施。二是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修订《企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参与工学结合教育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立法把企业纳入承担教育责任的队伍之列,形成全面支持工学结合教育的运行机制。
(二)企业要提高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和校企合作的能力
一是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工学结合人才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