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表面赞扬颜回,实际上告诫哀公,在三桓那里受气了,不必迁怒于他人,相同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原文】
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②,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
【注释】
①颜路:颜回的父亲。名无繇(yóu),字路,也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六岁。椁(guǒ):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棺木多是两层,里层的叫“棺”,外层的叫“椁”。②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鱼。孔鲤50岁死,当时孔子70岁。③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行列之后,意即当过大夫。孔子曾在鲁国当过司寇,此时虽已不在位,但应属大夫之列。按礼制,大夫出门必须乘车。
【语译】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给颜回买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华还是没有才华,但都是各人自己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行走来为他买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呀。”
【解读】
本章记载颜路为颜渊请车而孔子拒绝的行事。
颜回29岁去世,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绝,颜回家境贫穷,颜回的父亲颜路想将葬礼办得阔气些,向孔子要求将孔子的马车卖了给他儿子买外椁,这是一个不情之请。如何拒绝?孔子不愧是圣人,“以直相报”,直言拒绝,不转弯抹角。撇开双方儿子的才能不说,理由有二,从亲疏关系说,即使我的儿子死了,“有棺而无椁。”我也不能为其卖车买椁。其次,从礼制角度看,“我曾有过大夫之职,不能徒步无车。”孔子对亲近人的态度:是则是,非则非,有则有,无则无,直言相告,不掠美市恩,不曲意迎合,这就是孔子对不情之请的拒绝。生活中难免有些拒绝,没有学会拒绝,在现实生活中则无法生存,孔子对阳货的拒绝也是高妙绝伦。(参见171章)
【原文】
119颜渊死①。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注释】
f①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小孔子31岁,终年29岁,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孔子当年70岁,两年后因悲痛过分而去世。
【语译】
颜渊死了。孔子说:“啊!苍天简直要我的命呀!苍天简直要我的命呀!”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颜渊死的呼告。
这章文字简单,情感深厚,是一段令人悲痛欲绝的文字。“噫!天丧予!天丧予!”仅仅7个字,是一位哲学家,一位思想家,一位超越时代的思想巨人,一个历经磨难,满脸沧桑的老人,泪眼模糊,仰天长啸,撕心裂肺,捶胸顿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