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增加”。③小子:老师称学生为“小子”。鸣鼓:敲鼓。
【语译】
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家宰的冉求还要帮助他搜刮,使他的财富更增益。孔子说:“冉求这种人已不再是我的门徒了,弟子们,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冉求的批评。
孔子一生有许多有趣的言行事迹:表扬最多的是颜回,批评最多的是子路,最气愤的是八佾舞于庭,最伤心的是颜回死,最快乐的是众弟子侍坐听学,最大的磨难是陈蔡七日不食,批评最刻薄的是宰我:“朽木不可雕也。”批评最重的莫过于冉求。冉求是孔门政事科高材生,在季氏任内务总管,他帮助季氏:一是扩大领土,谋伐颛臾;二是帮助季氏增加田赋。孔子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应该是“损上益下”,“损有余而补不助。”减轻民众负担。结果冉求利用在孔门学到的执政技巧,进一步帮助富可敌国的季氏搜刮民脂,增加赋税,聚敛财富,扩大领土。因此孔子十分气愤,要将他赶出孔门,取消学籍,并号召众弟子击鼓讨伐。可见孔子气愤之极,言辞之厉,批评之重。
冉求食季氏的俸禄,应忠于职守,站在冉求角度看,扩大领土,增加田赋,无可厚非,孔子却指责他,理由何在,以道事君,无道则止,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另外,从冉求角度看,他进入一个两难状态,面对季氏,应忠于职守,忠于季氏,面对孔子,“敛从其薄”,师命难违,薄赋敛,有利于民,厚赋敛,有利于君(季氏),薄赋则忠道忠义,厚赋则忠君忠事,“忠”乃孔门四教的重要内容,同样一个“忠”在冉求身上却出现了内部矛盾,作何选择,颇令冉求犯难,这也是读这一章应该思索的问题。
f【原文】
1118柴也愚①,参也鲁②,师也辟③,由也④。
【注释】
①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②鲁:迟钝,钝拙。③辟:偏,偏激。④(yà
):鲁莽,莽撞。
【语译】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偏激,仲由鲁莽。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四弟子的评述。
柴:姓高,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小孔子30岁,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他愚直而不知通变。
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46岁,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显得迟钝。
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小孔子48岁,他性格活泼,才高意广,处事偏激。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小孔子9岁,他生性耿直,威猛刚强,豪爽慷慨。
梁皇侃《论语义疏》引王弼云:“愚,好仁过也。鲁,质胜文也。僻,饰过差也。,刚猛也。”《四书诠义》说:“有其病则有其善,愚者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