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研究
作者:白雪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16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它以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主要课程资源,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国家只颁布了课程纲要,但并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地方和学校进行自主开发。因此,各个学校对综合课应该怎样上有着不同的意见: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上什么?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怎样有效地进行活动?笔者从事了几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基于课题研究与课堂实践有一些个人的思考,供同行分享与探讨。
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上什么
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在课改之后,一直是由兼职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用的教材是海淀区推荐的首师(首都师范大学)版资源包(陈树杰教授编写),但学生活动积极性不高,很多活动没能开展。通过对学生选题的整理,笔者发现,每年级平均一个学期在书中可选用的活动内容只有5个左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几年之后,书中可用的主题会越来越少。深入研读课程纲要后,笔者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如下的层次关系(图1):
国家出台的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了两大领域(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但没有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希望县市和区级教育研究部门落实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北京市要求指定领域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单独开设,对指定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研工作进行了重点指导对非指定领域的指导很模糊。海淀区是试点单位,除了信息技术教育单独开设外,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要开发和实施对于非指定领域部分的指导也不尽明确。
花园村第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的研究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我们首先组建了校长领衔,德育、教学联合,多学科、专兼职教师融合的教研团队(图2),聘请学科专家引领,启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校本开发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课程资源》丛书编写工作,力图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重在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活动的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的活动要结合德育活动开展,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融入每个活动之中。
问题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