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管理;6、缺乏各种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2、主要内容: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2、配置项识别;3、建立配置管理系统;4、基线化;5、建立配置库;
6、变更控制;7、配置状态统计;8、配置审计3、应对措施
1、针对目前系统建立基线;2、梳理变更脉络,确定统一的最终需求和设计;3、梳理配置项及其历史版本;4、对照最终需求和设计逐项分析现有配置项及历史版本的符合情况;5、根据分析结果由干系人确定整体变更计划并实施;6、加强单元接口测试与系统的集成测试或联调;7、加强整体版本管理
(3)范围管理重点,一定要弄懂
范围管理确定在项目内包括什么工作和不包括什么工作,由此界定的项目范围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变化,项目范围管理也要管理项目范围的这种变化。
项目范围的管理,是通过5个管理过程来实现的。
l编制范围管理计划;制定一个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以规定如何定义、检验、控制范围,以及如何创建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
2范围定义:这个过程给出关于项目和产品的详细描述。这些描述写在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里,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
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细分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单元。在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中,最常用工具就是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
St
Iture,WBS。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构成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WBS为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范围变更提供了基础。
4范围确认:该过程决定是否正式接受己完成的顼目可交付成果。5范围控制:监控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变更。1、如何定义范围?
1045
f项目范围的管理就是根据客户目标形成系统功能,并经过用户确认的过程。范围管理是保证对项目应该包括什么和不应该包括什么进行相应的定义和控制。涉及定义和控制哪些是项目范畴内的,哪些不是。功能需求不是由客户或用户提供的,是项目组成员在理解目前的人工作也后分析出来的结果。
2、范围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项目需求、定义规划项目范围、范围管理和实施、范围的变更控制管理以及范围核实等。
3、范围说明书和项目章程、合同的区别:章程是项目的组织管理文件,章程规定了项目的立项、组织、权限等,范围说明书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这个项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主要的可交付成果,是项目班子和任务委托者之间签订协议的基础,也是未来项目实施的基础,并且随着项目的不断实施进展,需要对范围说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