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揽功推过,与三千多年前的政治家相比,能不汗颜吗?商汤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武王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是何等的帝王胸襟,何等的高风亮节,何等的境界,难怪孔子对他们推崇备至。第四节:“周有大赉……在予一人。”说周武王奖善惩恶。周武王分封天下,不以亲疏远近为标准,而是以善与不善为标准,“善人是富”,让关爱天下的善人得到分封,让关心他人的仁人得到财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仁善之人,超过至密无间的周亲。“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说苑。至公》)周武王一片公心,分封天下,“不阿亲戚”,大赉奖大善,仁人胜周亲,说的是奖善。“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说的是惩恶。天下人的过错,是我的过错;奖善,奖天下人之善,惩恶,惩我一人之恶,奖善与惩恶相去几何!令今人思索。第五节:“谨权量……民食丧祭。”谈奖善惩恶的标准,奖善惩恶的目的在于行政,归心。行政,归心当有具体的措施、标准。“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则是归政归心的措施、标准,也
2
f是奖善惩恶的标准。“谨权量”三句,皇侃疏:“谨,犹慎也。权,称也。量,斗斛也。当谨慎于称尺斗斛也。审,犹谛也。法度,谓可治国之制典也。宜审谛分明之也。治故曰修,若旧官有废者,则更修立之也。自谨权以下若皆得法,则四方风政并服行也。”“兴灭国”三句,皇侃疏:“若有国为前人非理而灭之者,新王当更为兴起之也。若贤人之世被绝不祀者,当为立后系之,使得仍享祀也。若民中有才行超逸不仕者,则躬举之于朝廷为官爵也。既能兴继举,故为天下之民皆归心襁负而至也。”“民、食、丧、祭”是行政,归心的具体措施,何氏集解孔曰:“重民,国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第六节:“宽则得众……公则说。”奖善惩恶而执掌天下者所应具备的心理或道德素养,也是对“尧曰”、“舜命”、“汤曰”、“周有大赉”等内容的总结。“宽则得众”与“周有大赉”相呼应,奖善惩恶,勇于承担责任,心胸要宽,宽则得民众支持。“信则民任焉”与“汤曰”相呼应。治理一个国家,司法信誉是治国的根本。“帝臣有罪而不蔽”,“朕躬有罪”而不牵涉“万方”,是司法的根本,国之兴衰败亡的根本。“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兴灭继绝举逸民”与“敏则有功”相呼应。为政者均应勤敏而做,不应该堕怠延宕,勤于政务方能大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