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永终。”惩恶。尽管天人合一之气数在你虞舜,但你若不能“允执其中”,把握各种各类事物的平衡系统,运用中庸之道,为天下黎民百姓谋求利益,天之禄位将永远终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僖公五年》,天意决定论,实质上是德义决定论,德义的核心便是仁善。上天“惟德是辅”,惟德是依,执天下大事,当以德为准则。以善待百姓为标准,方有天禄,否则“天禄永终”。帝尧对虞舜先讲“天之历数”,次说:“天禄永终”,先说天意决定论,次说德义决定论,意在强调虞舜当以德为准绳。3、“允执其中”。奖善惩恶的标准。《论语》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的就是一个“中”字。朱熹说:“中,过犹不及之名。”孔子思想中的道德论是一个“仁”字,表现则为一个“善”字,方法论就是一个“中”,“中”就是一个平衡系统,“叩两端而竭焉。”“执两端而用其中于民。”讲的都是“允执其中”。孔子的中庸思想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易》之中正论,二是尧舜文武之道。帝尧的“允执其中”包括天下统一,君民统一,德神统一。“允执其中”是奖善惩恶的分界线,也是天意决定论和德义决定论的分界线,是奖善惩恶的分界线。能做到“执其中”,便是天人合一,不能做到,天人便不能合一。第二节:“舜亦以命禹。”舜传位给禹,亦含奖善惩恶。上一节属于繁写,本节属于略写。虞舜便将帝尧告诫他的话原样转告大禹,原文见《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抄录备览。帝曰:“来,禹!……天之历数在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略写的文字补出,亦足见其奖善惩恶的意图不变。第三节:“(汤)曰……罪在朕躬。”说商汤惩恶。记载商汤革命,打败夏桀,取得王位,祭告皇天,表白惩恶之决心。商汤向“皇皇后帝”报告两点,一不蔽罪,二不推罪。不蔽罪包含两个方面,黎民有罪不敢遮蔽袒护赦免,“有罪不敢赦”。“有罪”即有罪者,与“帝臣”相对,当指黎民百姓。大臣有罪亦不敢掩盖,“帝臣不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天帝面前人人平等,一切善恶都不敢隐瞒天帝,这是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民主平等思想的体现。不推罪。“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先谈黎民之罪,次谈帝臣之罪,再谈朕躬之罪。我一人有罪,不牵连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有罪,由我一人承担。原始部落领袖尚知推功揽过,今天诸多政治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