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阅读课成为提高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的一个辅助性工具,教师只注意将阅读材料以文字符号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全盘接受那些普遍性的“公众知识”,忽视将其转化为有效的“个人知识”。(田子荷李维华,2015)这样的阅读课堂是沉闷死板、单调乏味的,没有将英语本真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展现出来,更舍弃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上就无法集中注意力,越来越只将阅读当做一种学习任务,一种负担,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愿意读文章,这对英语学习而言是无益的。
2课堂教学轻互动,学生主体被忽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方亚君,2010)但是现在一些英语阅读课堂以灌输性教学为主,以本为本,教师在引出篇章主题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之后进行精读及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师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教师的牵动下思考并回答问题,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探究的空间。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更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迫使其成为被灌输知识的容器。
f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越来越熟练和频繁。但是有些阅读课堂会过多依赖多媒体或电教手段。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阅读课文的讲解更为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然而,根据笔者的课堂实践证明,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会使学生如同看电视一般听课,只关注画面,而忽视了语言学习,忘记了学习的主体,忽略了互动过程,同样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课也因此变得华而不实。
3文化背景未深挖,思维发展受限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努力掌握语言知识外,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的差异往往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说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它体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的思想交流。(殷志勇,2009)从一个较深的层面来讲,阅读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文本的词汇意义、句法和语法意义之外,还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义,因为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英语阅读文章中,有很多都蕴含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饮食、礼节及运动习惯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文章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