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TONGJIUNIVERSITY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
课题名称学号新型编码调制技术1531711刘玲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吴俊201611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导师
选题时间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2016年11月22日
f1.研究问题1)在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主流的信道纠错编码都是数字的,固定码率且工作在二进制域。但近年来几项非二进制域的无速率编码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编码调制技术受到了挑战。本课题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包括:(1)当输入为非二进制矩阵时,无速率码的编译码实现。(2)研究无速率编码调制的成形,采用NestedLatticeCode的方法使得无速率编码调制星座呈六边形或者圆形。更进一步,我们研究高维的无速率编码调制星座,以达到更高的频谱效率。(3)研究polar码技术及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21)课题来源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无速率联合编码调制的无缝链路自适应技术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云环境下的图像视频群体协同表达与处理”课题三:视觉失真可容忍的群体化图像视频传输理论与方法华为公司创新研究项目:无线视频传输的伪模拟技术研究
22)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传统的编码调制和链路自适应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信道反馈:接收端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反馈不可避免的存在延时,发送端根据过时的信道状态决定编码调制方式;反馈传输的可靠性无法保证。2)自适应调整的颗粒度较大:AMC方案往往采用少数几种码率和调制方式组合,形成十多种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
Codi
gSchemeMCS,因此其频谱效率由于粗颗粒度呈现台阶状;HARQ由于需要减少反馈次数也采用少数几种码率。3)高阶编码调制频谱效率尚待优化:目前逼近香农极限的效果都是在BPSKQPSK下实现的,在高阶调制16QAM64QAM下的编码调制性能离香农极限尚有距离。目前的方案也没有考虑Shapi
g增益。综上所述,现有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和编码调制方案尚有明显的提高空间。我们研究基于无速率联合编码调制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发送端连续不断的发送调制信息,接收端每收到一定数量的新的数据后进行所有接收数据的解调。随着接收的数据越多,则累积的信息熵越大,其频谱效率几乎是连续地在提高。因此,基于无速率编码调制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为提升无线容量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五年来这些无速率编码方案主要包括麻省理工学院Jo
atha
Perry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