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热点问题,从问题出发,从现实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国情探讨可行的方式,以保证他们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入城市务工。当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亿多人,他们的身后有着另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7000多万农民工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遇到了诸多问题,而其中子女教育问题是他们的最大困难和心头之痛,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不但有助于我国真正普及和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总体质量,还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1、入学难束缚的“二元”户籍制度;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地分成城市居民和农民两种不同的身份,两种身份两种不同的待遇。户籍制度成了我国所有二元结构安排中的元制度,决定着其它诸如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农民可以进城经商或打工,却是实行暂住证制度,依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利。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实行分级管理。1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由其户籍所在政府负责,教育经费则按照户籍学生数下拨。当孩子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原户籍所在政府不可能再负责他们的教育,而流入地政府没有承担他们教育的经费预算。我们的法律明确地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也正是这些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的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现实生活中,原所在地教育部门不希望生源流失,不少的农村学校因为缺乏生源而不得不面临拆掉或合并的情况,生源减少也会降低其升学人数及教学成绩;而转入学校所在地教育部门也因为教育经费或学生学习成绩差等因素而拒绝入学,设置了或明或暗的门槛,如有些公办学校入学时需要暂住证、居住证明、就业证明等各种证件齐全;有些学校就要收取较高的借读费或者赞助费。教育制度的执行与户籍制度的冲突,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互相推诿教育的责任,使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难以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义务教育,更谈不上平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