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3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4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卫生学意义。5人群现场调查的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空气动力学直径、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基准、标准。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1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
f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和大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象因素、空气离子化)、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3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气象因素、地形等。4大气污染物的转归:自净、转移、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5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影响及远期影响、肺癌)及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6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多环芳烃、二恶英类化合物等。7大气卫生标准:基准与标准、基本概念、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制定方法,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8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人群健康调查)。9大气卫生防护措施:规划措施、工艺和防护措施。10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应急措施。(自主学习)(二)实验课:1实验内容:大气颗粒物监测;大气污染物监测。2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3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理解大气污染物的测定技术和技巧。提升实际检测能力。
第四章水体卫生
目的要求:
一、掌握:1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卫生学特征。2水质物理性状指标、化学性状指标和生物学性状指标。
f3生物放大在水体污染物转归中作用。4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熟悉:1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及其对水体的污染特征。2水体自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3汞污染的危害及其水俣病的发病机。4地表水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5水体卫生防护和检测的意义。三、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