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过错行为的界线
许多教育案例都证明,如果经常针对学生的非故意过错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很容易使受惩罚者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使今后各项教育因产生信任危机而面临窘境。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因在课堂上无法控制咳嗽而受到惩罚,那么,不仅受惩罚的学生,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对实施惩罚的教师产生看法。对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中级以上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大多数对非故意过错行为的处罚,都缺少让受惩罚者心悦诚服的理由。
五、划清心理疾病与道德问题的界线
一些心理疾病(如偏执)的外显行为很容易与道德问题相混淆,在心理疾病发病的早期情况更是如此。由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道德问题的纠正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律,因此用纠正道德问题的方法去对待心理疾病通常不会有好的结果。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在此不能一一赘述。但有一个教育原则必须明确,即对待心理疾病只能治疗,而不能惩罚。
(责编子君)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