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难点的突破方法(1)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科书虽然给出了证明,但不要求学生自己证明,通过教师引导、讲解证明,使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并复习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2)判定方法1的探究是让学生通过作图展开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从作图方法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由特殊的全等三角形到一般相似三角形,以及类比认识新事物的方法.(3)讲判定方法1时,要扣住“对应”二字,一般最短边与最短边,最长边与最长边是对应边.(4)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5)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判定方法说明:只要分别具备边或角的两个独立条件“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或“三边对应成比例”就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6)要让学生学会自觉总结如何正确的选择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这两种方法无论哪一个,首先必需要有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然后又有目标的去探求另一组条件,若能找到一组角相等,而这组对应角又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时,则选用判定方法2,若不是“夹角”,则不能去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若能找到第三边也成比例,则选用判定方法1.(7)两对应边成比例中的比例式既可以写成如ABAC的形式,也可以写成
ABAC
11
fABAB的形式.ACAC
(8)由比例的基本性质,“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也可以由等积式提供.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安排的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46的例1,此例题是为了巩固刚刚学习过
的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是复习巩固“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是复习巩固“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
似”的判定方法.通过此例题要让学生掌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