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一)
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体验化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是对科学素养高低的一种界定。本文将知识分类与典型错误有序结合,从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三维视角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一、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知识模块
【错因分析】
(1)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不能复述再现常识性的数据和知识。
【例题】
(1)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解析:348K转化摄氏温度75℃催化活性降低。
(2)丙烷比丁烷更易液化。(×)
解析:易液化是指沸点高,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3)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f解析:碳纤维跟石墨很相近,是由一层层以六角型排列的碳原子所构成,碳纤维也能导电。
(4)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发现了准晶体,化学式为Al63Cu24Fe13的准晶体不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解析:Al63Cu24Fe13的准晶体所含元素都能与稀硝酸反应。
(5)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贡献,是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催生了现代化学研究手段的一次新飞跃。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研究的手段还有X射线、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
解析:X射线用于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的判断,红外光谱用于获得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质谱法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用于氢原子种类的判断。
(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物属于胶体。(×)
解析:含25pm颗粒物的空气不能形成胶体,它在空气中混合形成的是浊液,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二、基本概念模块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模块
【错因分析】
(1)分类标准含糊。
(2)因部分概念文字相似产生混淆。
【例题】
f(1)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4~106,单糖、二糖、氨基酸、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属低分子有机物。
(2)直径介于1
m~100
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解析:如果直径介于1
m~100
m之间的微粒没有形成分散系,不是胶体。
(3)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解析: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类似的还有分馏、电泳、盐析、萃取,而干馏、电解、电镀、氧化、钝化、裂化、裂解、炭化、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