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摘要】语文教材是为教学服务,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都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关键词】新课改教材拓展优化预防【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b)019301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逐渐取得了相关的认识和操作的经验。但是,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容忽视的存在,使得教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放不开手脚,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篇章的选择上畏首畏脚,首鼠两端。确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中有说明:“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教材每一个模块单就“阅读鉴赏”就有4个单元,即12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等方面。这样一来,5个模块就有60篇文章。要想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这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将这些篇目悉数完成,并且还要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和知识积累的话,笔者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2)当然,说明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也给执教者点
f名了策略,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教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选’”。这就是语文教师一个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答案无疑是后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什么是教材?《辞海》解释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要求掌握的基本材料。有文字材料,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材料如挂图、投影、录像等多种形式。”说白了,教材就是教学的基本材料。但是,我们对教材的性质的理解,却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等同。很多教师长期奉行的就是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更有甚者,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考试内容。教材有的我就教,没有的我就不教,甚至考试不考的我也不教。教学内容一直局限于教材本身,考试本身而非语文的教学实际。二是对教材的认识显得过于“干瘪”。都说以前的“教学大纲”,现在的“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意见,教材则是具体的教学内容的体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