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怎样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怎样用教材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实际上是个“大课题”。用教材来教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每个教师都有“用教材教”的体验,但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1重新定位。由于初中历史教材在文字上要求准确和简洁,每课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无法呈现在教材上,导致历史教材可读性差,学生不爱学习。因此,教师用教材教学的时候,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文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再开发,进行重新定位。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可通过学习有关北京人的挖掘过程、化石、发现意义等,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2确定“灵魂”。每一节课的教学,应确立本课的本质内涵,注入“灵魂”,贯穿教材。如讲述“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应让学生把握该课的中心概念: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不同。传统的社会主义没有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迁移处理。应重视教学创新。初中历史老师应善于讲与本课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故事,介绍历史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如鸦片战争中虎门战役,教师可以讲述中国与英国武器准备的对比的历史,反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武器先进;农耕文明下的中国,武器远远落后于英国。从而加深对战争胜负的认识。4添加“佐料”。初中历史老师要为教材添枝加叶,即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如何让添加的“佐料”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生活,要靠老师去挖掘。如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可简单介绍中医学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为何有“心想事成”,而不是“脑想事成”呢?这是因为明朝以前的中医学都认为人是靠心想问题的,直到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宣传介绍人是靠脑想问题的,中国人才逐步接受脑想问题这一结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才改变以往的“心想”为“脑想”。
f5史学观点。史学观念的问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研究历史。与过去的革命史观截然不同。历史老师应学会运用新的史观分析问题。如文明史观,从范围上看,人类文明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应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