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f4总结:三、实践应用1第一层次: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2第二层次:1选择题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A(10+6)×2+6×2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没变(90+60)×2(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五、拓展延伸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1你有几种拼法?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拼一排:(1+16)×2=34拼二排:+8)×2=20拼三排:(2B10×6C(10+6)×2-10D10
f4×4=16(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六、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6厘米宽:方形的周长4厘米边长:5厘米5+5+5+520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突出重难点,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后记: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的教学,已经不能再象以前人教版这样,以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这种公式化的形式进行授课。虽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使用公式可以使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周长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我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并且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它们的周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猜想─建立模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