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此,本节共设置了二部分的内容:“一、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2、本节的主要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通过介绍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发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的探讨,并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受到信息侵害时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觉的合法权益。二、教学内容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2.了解网络使用过程中的道德规范。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2.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重点有感性的认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3.尝试让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身边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f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四教学重点1.分析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避免受侵害的方法。2.网络使用道德规范。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五教学难点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在受到信息侵害时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多讨论,多探究,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有比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基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