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表现
作者:曹亚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5期
摘要:李贺追求诗歌色彩的浓重富丽,善于以浓彩写悲情,色彩表现是诗人营造诗歌意境和感伤氛围的重要手段,成就了其独特的“冷艳”诗风。
关键词:李贺色彩冷艳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500471
李贺一生仕途坎坷,孤傲风流,外表奇丑而又孱弱多病,其创作以幽寒的诗篇,冥幻的色彩,冷艳的词句,成就了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也让李贺成为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引人注目,尤其是其诗歌中色彩的表现卓然不群,为他人所不及。
区别于李白喜用“白”字,王维喜用“青”字,李贺在诗歌的色彩运用上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艳丽颜色,一改盛唐以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创作风格,陶文鹏先生有言,李贺诗歌的“色彩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拥,纷至沓来,叠出层见的呈现方式,恰似苏轼在《百步洪》诗中‘车轮战法’地运用博喻一样,能够产生极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一种令人恍惚迷离心旌摇动的整体性情感效应。李贺这种打乱节奏不顾和谐淋漓泼洒色彩的表现,使得他的诗歌犹如彩的雨瀑,色的涡流,而他的激情潮涌也就奔突纸上”①。
在李贺的眼里,色彩即世界,世界即色彩。他就像一个画家,他的诗歌世界里,自然意象被重新命名:“甘露洗空绿”②“空白凝云颓不流”“圆苍低迷盖张地”天空是绿的白的苍然的;而荷花是“愁红”;菜肴则成了“紫腻”。这是诗的语言,情感的形式,是心灵的颜色。
李贺追求诗歌色彩的浓重富丽,怪诡怪异,色彩意象任意挥洒,层出不穷,以《残丝曲》为例:“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容,缥粉壶中沉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诗人把许多的颜色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神思欲迷,头顶之上是黄莺,黄蜂和浓绿的杨柳,空中是飘然而坠的粉红色的落花,缤纷不断的青色的榆钱,身旁是绿鬓的少年,金钗的女子。而眼前,则是青白色的酒壶,琥珀色的美酒。诗人极尽渲染之能事,用“黄莺”“黄蜂”“绿杨柳”“粉红色的落花”“青色的榆钱”等来描写绚烂的春色,给人以眼花缭乱的视觉冲突,而转瞬间便又生发出了“花台欲暮春辞去”的感伤。春色再美终究是会离我们而去的,恋恋的伤感通过浓烈的色彩反衬更显得浓重,无法排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李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