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都说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当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把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老师太注重阅读方法,而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有的老师干脆把一些阅读方法归纳成所谓的“做题公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训练,不一而足。他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能提高、成绩没能增长,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制定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读、写、用相结合。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阅读时要三到。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阅读时应多动脑。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要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要适当地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自己去感受文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朗读和默读。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等朗读技能及提高默读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读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从“读”中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讨的精粗,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眼、脑、口、耳协同动作的良好阅读习惯。
精读和略读。要让学生精读时能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们定能做到略读则能观其大略,善于“提纲挈领”;精读则咬文嚼字,“纤屑不遗”。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