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向文祥张文军
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职学校要着力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措施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管理机制创新。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模式创新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然而,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新的难题。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迎接融入武汉城市圈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武汉城市圈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面前的新课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统的要素短缺。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企业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
第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有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
第三,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后,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其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